正當年關將近,有許多上班族人士都會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有些人會覺得一年來豐收許多,很有成就感
但其中也有許多人感覺工作很辛苦、無力想要跳槽
或是有領完年終獎金(前提要有年終^^)就閃人的念頭,另外找尋新的工作
相信會想要換工作的朋友一定是深思熟慮過才換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您是否也想換工作呢?
如果是的話,先別急著換,仔細的看完整篇文章,或許會對您轉職上有所幫助!
在『商業周刊1203期』中提到,若是為以下這三件事的話
跳槽後的發展不見得會比較好,甚至還有可能會越跳越差。
到底那三件事是您跳槽前不可不知的三大迷思呢?文中指出
----以下3點摘錄原文章之內容----
1、異動代表會升官:如果把獲得權力及影響力擺在跳槽的首位,有可能會犯了不自量力的錯誤。根據西班牙IE商學院人力資源教授哈摩莉採訪上千位執行長後,得到的統計結論是:藉由每次跳槽換到公司規模更大、職階更高的比率很低,不到5%;反而是在企業內轉職,最後升遷到執行長大位的比率達25%。此外,頻繁跳槽的員工,僅只有16%職階越跳高。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Peter)也指出,企業裡每一名員工若在原職位表現良好,就有機會被提拔;如果員工無法認清能力極限,或學不會新職所需技能,無論是內轉或外求,直到坐上他所不能勝任的位子。最終,多數職位都將被不能勝任的員工所占據。(小結:這段所指的就是所謂的彼得原理,當然企業要的是適才適所,而不適任的員工!)
2、跳槽必有「錢」途:如果把金錢放首位,可能犯了為錢放棄專業,瞻前不顧後的風險。『哈佛商業評論』中提到許多人跨業跳槽後多半從零開始,原有的產業知識、人脈與客戶群,經常派不上用場;而且最糟的情形是在適應新企業文化之餘,可能會漸漸發現自己的新角色名不副實,甚至成為新東家虛設職銜下的實驗白老鼠。像文中提到某位曾為全美排名前五百大企業效勞的財務副總,接受加薪5成加入一家積極想打入前東家供應鏈的新創企業。結果幾個月後才恍然大悟,在新職上他不僅未能主導部門,甚至還淪為蒐集商業機密的打手
3、大魚要待大池塘:如果誤以為自己在原有環境已碰到天花板,非得換個環境、大佛就要坐大廟,可能會犯了「跳躍式錯誤」。
就自己在職場上的經驗,事實上如果你有真材實學、很有本領
且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戰功,升遷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升遷的前提是除了績效外,人際關係等各方面你都表現的不錯!)
千萬不要為了薪水多一點,或是位階高一點就跳
也不要因為無法完成上級所交待的任務而落跑跳槽(因為會習慣)
我認為即使在自己的業務範疇上遇到困難,也一定有辦法解決
只是要思考用什麼方式、什麼樣的流程來完成這件事情
不要輕易放棄培養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企業請你來就是要你解決問題!)
除非有非走不可的理由(例如:組織氣氛差、派系爭權奪利…等)
甚至上司要你作違法的事情(不要懷疑我本身就遇過)
而且如果要走
至少確定自己在目前職位上所負責的工作範疇可以完全掌握並作出績效再走
個人認為這樣走的才會漂亮,也讓前東家留下好印象(畢竟職場是很小滴^^)
至於文中提到財務副總的案例,我自己身邊朋友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不過他的狀況是為新東家貢獻出心力後,就被徹換掉職位
前後擔任事業部主管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吃乾抺淨了,真是不可不慎也!
總之建議各位可以多思考這份事業所帶來的價值、還有努力的動力來源
而非僅以金錢作衡量
或許比較能夠找到自己職涯上的方向,也比較能夠有熱情的繼續作下去
不知道正在閱讀文章的您是否也有其它想法呢?
記得留個言
大家互相交流討論唷^^
參考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203期-換頭路是萬靈丹?千萬別這3件事跳槽